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一章治水得民心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江淮地区一直是刘宋与拓跋政权抗衡的前哨基地。由于它在军事上的极端重要性,从而使高祖刘裕到宋文帝刘义隆,都很重视这里的农田水利发展,使得这一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,即农田水利工程多是为了军屯而修建的,而且也由屯田兴土来维护修治,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。当时,实施军屯的主要有两个地区:一是淮阳,一是寿阳。

    寿阳位于芍陂灌区,春秋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,由于寿阳是南朝大军北征的主要通道,那么它就必须是一个能多提供军粮草马的兵站基地,因此东晋南朝政府每次北伐,必对芍陂水利工程加以整治利用,以推动屯区的农业发展。

    宋文帝刘义隆为谋求收复河南统一南北之大计,于元嘉七年(公元430年)派始兴王刘义欣坐镇寿阳。当时芍陂堤坏堰毁,万余顷农田缺少灌溉,秋夏常年多苦旱,以致“土荒民散,城郭颓败,盗贼公行”。为了恢复农业生产,支援北伐,刘义隆命刘义欣在一年内,伐木开榛,疏通水路,引水入陂。但刘义欣无有治水之功,手下又没有得力干将,至来年春天,也没垦起湖田。刘义欣不得不上奏章,请求朝廷选调精兵强将前来援助。时值范晔宣城任期已满,刘义隆便把范晔迁入寿阳,任刘义欣的镇军长史,以便助刘义欣尽快疏通寿阳地区水利枢纽。

    范晔到任后,刘义欣便带着他前去芍陂查看地形。

    途中,刘义欣问范晔道:“范大人。你可知现在朝廷要做的大事是什么?”

    范晔回道:“朝廷大事自然由皇上去做。州郡的大事自然由刺史和太守去做。县衙的大事自然由县令去做。在下是来整修寿阳水利的,疏通水渠、开垦粮田,自然是属下的大事了。”

    “范大人果然精明,言语稳而不乱。有范大人在此协助本王,一定很快会改变现状的。”刘义欣不住地夸赞道,“不知范大人对修治水利有何妙计?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属下以为,要想打开现有局面,一是要了解这里兴修水利的历史和地形地貌。二是要有充足的人力、物力和经费。修水利如同带兵打仗一样,做到知己知彼,方能取胜。”

    刘义欣很是赞成地说道:“这地形地貌本王已经查看多次,有所了解,只是对它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详尽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属下在修编《后汉书》时,查过这方面的资料。”

    “范大人不妨讲来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说起水利发展的历史,早在秦汉时期,这里就建起了海塘、圩田、堰塘、运河等多种水利工程。东汉末年,这一带已是一派沃野万里、士民殷富的景象。孙吴立足江东,为了使太湖地区成为其经济中心。继续致力于这一带的水利营田事业。建安八、九年,孙权派陆逊为屯田都尉。在太湖南部平原经营水利屯田。以后,又在毗陵设典农校尉。毗陵典农校尉经营的范围很广,为了加速太湖地区农田水利的开发,孙吴政权有时还组织各路人马进行屯田大会战,如赤乌年间,诸郡出部伍,新都都尉陈表、吴郡都尉顾承各率领万人会佃毗陵,男女各数万口。此次万人会佃毗陵可见屯田规模之大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的一席话,使刘义欣茅塞顿开:“古为今用,史能照人,我们何不借用孙吴之策,在寿阳来个水利大会战呢!”

    “属下正是这个意思。”

    “那如何去整治呢?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根据寿阳万顷农田的地形特点,这里湖沼广布,人口稀少,除了一部分湖泊被用于农田灌溉以外,尚有相当多的水面可以开发利用,为了解决寿阳附近人多地少的矛盾,可向东部地区组织移民,开发湖泊水土资源。”

    “这是在人力方面。”刘义欣问范晔道,“对修治水利应取何策?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属下以为沿太湖东、南岸复修堤坝,为御太湖水泛滥,以绝水势之奔溃,以卫沿堤之良田,以通往来之行旅!平原开凿河渠沟洫,以此防洪、排涝、灌溉、饮用和交通使用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的见解,为刘义欣修治水利打开了思路,回府后便给朝廷呈报奏章,请求调拨水利经费。刘义隆很快从国库划给刘义欣经费千万,一场大规模的屯田治水大会战,拉开了序幕。

    这天,范晔正在芍陂督查开凿沟渠工程时,忽见兵士们与一群当地百姓发生纠纷,在将要发生冲突之时,范晔上前问道:“怎么回事儿,为何大动干戈?”

    老翁指着岗冲道:“这岗上走青龙,那冲下卧白虎,靠岗处升凤,临洼处落凰。现在拦腰凿沟,岂不是破坏了风水!”

    范晔道:“你们只知道岗上走青龙,冲下卧白虎,岂知那湖水里有海怪猛兽,一旦它们发起威来,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说,那白虎也给吓跑了,谈何风水!”

    老翁听范晔说的在理,便劝百姓们不再干预凿沟开渠了。

    当百姓们欲走之时,范晔拉着老翁的手,亲切地道:“您老有治水经验,能否请教一二?”

    老翁道:“老夫有急事要办,恕老夫不能久聊。”

    “有什么急事,能否说来听听?”

    “老夫的牛丢了,已经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。不知是让野兽吃了还是让贼人盗了,到现也没有个着落。”

    “想找牛不难。”范晔随手从衣袖里掏出《千字文》道,“本官会测字问吉凶,只要你随手写个字,我便知你的牛在哪里!”

    老翁觉得好奇。随手写了一个“口”字。道:“范大人。你给测测,看我家那头牛还能不能找到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心想,牛丢失不是被盗便是开了缰绳走失。“口”字四面密不通风,如按字形测,便可以解为被人盗去藏在一个严密的地方。他看着心急如焚的老翁,不忍使他绝望。何况,如是走失,最终还会找到。于是解道:“大吉大吉!‘口’字四方方。你的牛现在正在张口吃四方的草,安然无恙啊。寻找得法,你准找得到!”

    另一个汉子见范晔测字还有点灵验,便走上前道:“大人,你也给俺测个字吧?”

    范晔问道:“你为何测字呀?”

    汉子道:“我那独生儿子患了重病,本乡几位名医请遍了,病情不但毫无起色,反而日见沉重,请大人测测,到底有无危险。”

    范晔递上笔。道:“你写个字吧。”

    hj2.9mm汉子工工整整地写下一个“吉”字。大概是取逢凶化吉之意。范晔一琢磨,这字如往凶处解。可以解为:“吉”字是“士”字头,士似“土”,土压在口上,病人必死无疑。他儿子的病,经过多家名医都未治愈,足见是危难之症。如此去解,倒也顺理成章。但范晔不忍使汉子难过,便信心十足地解道:

    “你家儿子实在是大吉大利!这‘吉’字乃是‘士’字头,士下乃是一张口,士者人也,人大张其口,病情无忧。不过,病人张口,含有等药吃的意思,此事万万不可耽搁,你回去火速另请高明医家,令郎还能得救。”范晔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:“你切记住,真正的医家未必徒有虚名,僻地出高手,偏方治大病——也不可忽视哟。”

    经范晔这么一测,百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